“泥土教育” 托起田埂上的教育梦
发布时间:2023-07-29 05:33:17 来源:中国教育新闻网

南昌高新区第二小学(原昌东镇阳门小学)位于江西南昌高新区北部农村,是一所乡村薄弱校。生源基本上是当地村(居)民和部分流动人员子女,优质师资短缺、教学质量滑坡问题突出。

改变源自2022年7月,南昌高新区与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(以下简称“江西师大附中”)签订合作办学协议,由江西师大附中正式接管南昌高新区第二小学的教学管理工作,“南昌高新区第二小学”更名为“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瑶湖分校二部”,升格为九年一贯制学校,开启了集团化办学的新征程。

面对一所家长不信赖、学生不喜欢的农村薄弱校,怎么干?又从哪里干起呢?学校新班子经过深入思考,认为要扎根乡村办教育,就必须从熟悉脚下这方“土壤”着手。在新任校长刘星的带领下,全体教职工冒着酷暑,敲开了一户户家长的门,深入了解每一位家长的诉求,更清晰了每一名学生的学情。在此基础上,汇聚众智,通过深入研讨,提出了“泥土教育”办学理念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“泥土教育”着眼乡村、扎根大地,强调教育是师生共享人生体验的过程,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,尊重规律,重知重行,努力提升教师工作的幸福感和尊严感,增强乡村学校发展的自信。

抓住课程这个“牛鼻子”,学校构建起由“培土课程、育苗课程、深耕课程、萌芽课程、开花课程、护苗课程”组成的“泥土教育”课程体系,涵盖生命教育、礼仪教育、文学鉴赏等内容,本土特色鲜明。

面对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状,学校开设“培土课程”(生命课程),邀请当地村支书、企业家、江西师范大学教授和江西师大附中校长等各行各业人士登上学校“泥土讲坛”,唤醒孩子们求知的内驱力,让生命向内归因、正向生长。

针对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现象,学校通过课堂传授、视频录制、实践指导、日常监督等方式,将礼仪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,同时致力于礼仪课程的开发与推广,陆续创编校园礼仪篇、家庭礼仪篇和公共礼仪篇等校本教材。

“萌芽课程”包括文学欣赏与实用书写,学校与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联袂打造“大学教授进初中课堂”活动,邀请多位知名教授举办讲座24场,聘请省市书协会员为学生开发了一套提高实用书写能力的教学方案。

学习之余,22个涵盖体育、艺术、实践三大类的学生社团,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孩子们。舞蹈队、武术队、读书沙龙,数学竞赛、硬笔书法、主题征文、少年演说家比赛,为农村孩子打开了一扇窗,滋养着他们的精神世界。

作为全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创新实践第一批试点学校,在江西省教育评估监测研究院的指导和帮助下,学校积极探索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,与所属社区建立协作共建机制,聘请村支书担任家长学校副校长,开设“春种”课程,邀请省教育评估监测研究院和省教育厅关工委相关专家来校开讲,组织全校家长会、举办家长开放日,开展覆盖全校1184个家庭的全员家访,传授教育方法,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,形成全员育人、全程育人、全方位育人的“泥土教育”工作格局。

学校重视对教师的精神激励和工作认可,构建起评价与奖惩、评价与推优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,建立“暖阳基金”等奖励制度,设立“科研十佳”“教学十佳”“师德十佳”“十佳班主任”等校级荣誉体系。

经过近一年的努力,学校一大批教师活力迸发,一批优秀学子茁壮成长,学校也赢得了家长和社会前所未有的好口碑。学校获得“江西省家庭教育先进单位”“江西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创新实践试点学校”“南昌市依法治校示范校”“区文明校园”等荣誉,并在南昌高新区2022年度综合考核中获优秀等次。

“把孩子交给学校教育,我们家长满意、放心。”学生欧阳秉淳的家长说。(中国教育报-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甘甜)

标签: